新闻资讯
News
为进一步明确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(2021-2050年)》编制工作的方向和目标,科学评估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发展水平,合理确定交通网规划目标,有效指导各行业、各地方、各区域研究编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,日前,交通运输部印发了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指标框架》(以下简称《指标框架》)。
《指标框架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,围绕交通强国“人民满意、保障有力、世界前列”的基本内涵和“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、经济”的价值导向,对标世界发达国家交通发展特征,综合考虑交通网的物理形态属性和功能效果属性,突出立体互联、统筹融合,创新性地构建指标框架,切实发挥其对交通网规划建设的引导、评估和推动作用,有力支撑交通强国建设。
引导性: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设计指标,明确交通网规划建设的方向,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。
综合性:着眼于各种交通方式基础设施网络发展的共性需求,统筹交通网规模、质量、效益,强化指标对区域间、方式间差异化特征的包容性,避免突出单一交通方式。
代表性:指标坚持“少精准”,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,提炼影响交通网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,充分发挥主要指标的核心带动作用。
可比性:指标应内涵清晰、通俗易懂、便于对标,既能够进行纵向、横向对比分析,又可根据新形势、新要求动态调整完善。
参考维度: ● 能力供给 ● 空间布局 参考指标: ● 交通网密度 ● 交通网通达程度 参考维度: ● 结构匹配 ● 衔接一体 参考指标: ● 交通方式结构合理配置水平 ● 综合交通枢纽衔接转换效率 参考维度: ● 网络可靠 ● 安全保障 参考指标: ● 交通网韧性 ● 基础设施质量 ● 安全保障水平 参考维度: ● 服务水平 ● 网络智能 参考指标: ● 交通网畅通程度 ● “123”交通圈人口覆盖率 ● 交通网服务设施配置水平 ● 交通网智能化水平 参考维度: ● 绿色发展 ● 资源集约 参考指标: ● 交通网绿色发展水平 ● 交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参考维度: ● 债务风险 ● 用户经济性 ● 经济适应性 参考指标: ● 债务风险承受能力 ● 交通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 ● 交通与经济适应度规模合理,交通网的规模既要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又不致过度超前造成浪费。
方式协调,交通网要宜铁则铁、宜公则公、宜水则水、宜空则空,切实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合效率和规模效益,实现各方式间顺畅衔接转换。
安全可靠,交通网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放心的运输需求,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;又能支撑新形势下国家安全的需要。
便捷高效,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方面评判交通网的服务效果,实现人便其行,货畅其流。
绿色集约,交通网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我国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,把绿色交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促进交通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经济惠民,交通网规划建设应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,强化交通债务风险防控,提高用户经济可负担性,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
● 明确指标的总体定位。《指标框架》聚焦交通网的“综合立体”特征,重点从交通网空间布局、交通网承载的功能和效果层面来设置指标,同时更加强调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融合与协调。 ● 把握指标的内涵取向。指标设置围绕体现交通强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对交通网规划的要求,着眼于各种交通方式基础设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、关键环节和共性需求,强调对交通网发展规模、质量、效率的综合统筹,注重指标的综合性,避免盲目攀比。 ● 注重指标的拓展深化。注意结合工作实际,深化研究提出若干子级指标,不断实化细化各项指标的内涵及测算方法。同时,可根据现状评价或目标制定的工作需要,进一步丰富完善指标框架,形成相应的评价体系或目标体系。